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电池容量yyp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电池容量yyp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吉利帝豪lhi-p混动版满油满电能跑多少公里?
1.根据官方数据,吉利帝豪lhi-p混动版的满油满电最多可以行驶1200公里。
2.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数据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得出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行驶路况、驾驶习惯、气温等,所以具体的里程数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评估。
3.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长时间运行在纯电动模式下,吉利帝豪lhi-p混动版的最大续航里程为71公里。
出发时车辆的状态为“加满油、电池100% SOC”,进入绕城高速后,车速基本上保持在80km/h左右。当然,因为期间会换手、休息,所以总的平均时速拉到了42km/h左右。
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是:我们将空调温度设置为22℃,风量1档,并且是全程开启的,其他驾驶模式调节到了最节能的状态。
直接给出答案:我是我们小组最后一棒,前面的老师开得很猛,一点不给我翻盘的机会,最终我们这台车跑了1057(1016+41)km,平均油耗4.1L/100km;另外一个由YYP老师带头的极限小组,最终开了1350.1km,平均油耗3.7L/100km。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比亚迪?
我2014年买了第一代秦混动,后来买了元ev,把第一代秦换了唐混动,家里现在一唐,一元。比亚迪是技术型公司,老板和公司的基因是崇尚技术,但一般往往这样的公司会相对不重视品牌、营销和客户关系,导致比亚迪品牌形象和售后服务相对弱于其他品牌,但这个问题近几年得到了飞速提升,才有了现在这个问题,要是几年前,头条上压根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是做计算机算法方面工作的,也经常犯以技术先进性为旗帜的毛病,犯病了,什么老板,客户,不欣赏我技术就都是二货,但问题是,老板、客户才是衣食父母,况且很多问题解决,根本用不着什么前沿技术,上点人工也就解决了。但酒香不怕巷子深,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技术所带来的产品价值加分足够大于其他方面不足造成的客户体验价值减分,消费者不傻,总有意见领袖型的客户买单,并以此为社交货币进行口碑宣传。真正干技术的人,真正玩科研的人,但凡深度了解一下比亚迪,就会发现这个公司确实是值得敬佩的企业,说是汽车界的华为也毫不夸张。大家回忆十年前,充斥市场和广告栏的还是小米,魅族等营销见长的品牌,而华为这种技术型的在多年后凭借积累了足够明显的技术优势的产品杀入市场(华为搞终端可有年头了,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迅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当然也配合着强有力的品牌和营销。比亚迪也一样,技术过硬,配合着产品设计,品牌营销能力的显著提升,获得认可是大概率,但希望比亚迪别再犯我上面提到的技术型公司和人才经常犯的“二”,否则,消费者说翻脸还是会翻脸的。
可以说有好几点
第一,名字不好听,虽然后来改名叫build your dream,但初印象还是会叫比亚迪
第二,国产品牌,实际上现在国产车质量什么的都上去了,但还是有些人比较哈其他合资车
第三,服务,4S店的服务总跟不上,没有很好的消费体验
这一点我还是深有感受的。
8年比亚迪的车主,第1台是比亚迪的速锐,去年换了比亚迪的E2。
我身边很多人依然不理解我为什么买比亚迪?
你觉得这些不理解的人会喜欢比亚迪吗?大多数人都是不喜欢比亚迪的。
这些人的想法其实很有代表性,主要理由有下面几点。
首先呢,它是个国产车,在现在这个社会,面子还是很重要的,爱面子,想要面子的人很多,国产车不能明显的带来面值的提高,跟何况比亚迪在某些地方的谐音也不是那么好听,这一点就能够打消一部分人的念头了。
另外就是觉得国产车的车子可能比合资车的质量要差,你要说他们真的对比过吗?也没有就是道听途说,有这么个感觉。
你要真的细细的去和他们说嘛,他们反而不会听,就觉得你是不是在没事找事儿,反正我就是觉得我合资车的质量要比国产车的质量要好。
当然我开了8年的比亚迪车,身边的人多多少少对比亚迪有所改观,毕竟我开了这么长时间车也没啥问题,感觉也挺好,道听途说再怎么厉害,身边有个现成的例子在这里,能看到能摸到,还是有点可信度的。
因为你在网上逛多了就知道除了这一类人,还有一类人,在我看来可能纯粹的就是键盘侠,他们也没有坐过比亚迪的车,也没有开过,甚至可能连看都没有认真看过图片,就是单纯的想来喷一喷比亚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池容量yyp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电池容量yyp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